房产大亨冯仑:3万本金敢做1800万生意成功背后全靠一张嘴
发布时间:2024-05-14 11:39:14来源:乐鱼体育网页版链接 作者:乐鱼体育网站是多少

  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冯仑,是业内知名的有思想的企业精英。他曾说道一个董事长要做好需要完成三件事。第一,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一直用自己的经历在实践这句话,所以他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1959年冯仑出生于西安市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在幼年时期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认为男人有两件大事,立志和交友。在冯仑14岁的时候,就解决了立志的问题。当时他的理想就是用革命拯救中国。

  冯仑通过个人的努力,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届大学生。此后,在中央党校攻读了2年。毕业时,他们那一届大学生受老师的勉励,很多人都去基层锻炼了,冯仑也不例外。在之后的几年里,他曾先后在中央党校、武汉市经委、国家体改委、海南省委任职。

  可以说冯仑是又红又专的一个人,具有很深的理论积累和政界经验。这样的人为何会下海经商呢?让我们先看看当时的背景。

  1988年,原本属于广东省的海南岛经过国家批准,成为省级行政区。海南的建省以及对外开放的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据资料显示,当时海南的人口只有100多万,而房地产公司却有18000多家。曾有人说道:站在风口,猪都能飞。房地产就是当时的风口。可以说,当时只要能得到海口、三亚等城市的土地,就能赚大钱。

  这时的冯仑还在海南的研究所,但在任职中他感到了很多无奈。研究所虽然给了编制,但却没有给资金,很多想做的项目都做不了。但当时冯仑还年轻,在机关有着不错的工作前景,只是因为特殊原因,海南的研究所被解散了。冯仑也因此走向了人生低谷——失业。所以他不得不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这时他将目光聚集到了房地产行业。

  在朋友的带领下他带着几个哥们一起来到了南德。这个决定,让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旅途。冯仑在南德打工的时间并不长,因为理念追求和行事风格的冲突。很快,他便带着兄弟们离开了公司。

  冯仑1991年在海南成立了万通集团,当时的全称叫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所谓的农业开发不过是房地产开发的一个代名词。冯仑所做的业务就是房地产。

  冯仑之所以能将万通做大做强,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他的口才。在最初的企业经营里,冯仑凭借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当时手里只有3万创业资金的冯仑,找到了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老总,和他谈海南房地产的投资机会。在经过一系列的交谈之后,冯仑得到了对方的初步认可。他趁着对方正感兴趣的时候,向对方解释了一个新的房地产经营方式——按揭。实际上,冯仑也是刚刚才弄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他向对方表示,这样的模式能以最小投资获得最大利润。

  这样对方就更上心了,毕竟出来混的,都是想赚钱的。在经过一系列的铺垫以后,冯仑就提出了袭击的想法,他凝视着对方的眼睛道:这笔订单,我们公司准备出1300万,你出500万,我们共同来做,可以吗?对方经过一些了谈话以后,早就被说服了,于是点头同意了。然后,冯仑就拿着对方的500万去银行做了抵押,贷了1300万的款。并用这1800万买了别墅,之后又将别墅卖掉,赚了300万。

  就现在看冯仑的这种行为,简直是空手套白狼。如果现在有人这么做,很大可能会被当做“骗子”。但是当时的冯仑,不仅得到了别人的信任,还拿到了资金,这就是他的自身能力了。对于万通来说,假如没有冯仑靠忽悠得来的流动资金,那么也不会有后来的辉煌。

  这说明,对于一个成功企业家而言,口才是十分重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个人能够面对多少人说话,他的成就就有多大。在快速地发展的现代,企业家们口才好不好,不仅会影响公司业绩,有时还会造成事业停滞不前。

  从那之后,万通开始线年代的海南没什么游戏规则,也不讲什么商业伦理。人们只是匆匆地来到这里,拿走或者丢下属于自身个人的钱,然后从哪里来又回到了哪里。只有寥寥几人能真正在这场浪潮中留下来,冯仑就是其一。

  他也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学会怎么样跟别人做生意、谈合作。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冯仑付出了很多。他曾在刚刚创办万通企业的时说过:要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他也一直在践行着一点。

  潘石屹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满足于铁饭碗的安逸,勇敢辞职下海淘金,在海南的房地产热潮中成为第一批淘金成功者,而后全身而退,开启万通时代。

  遇到妻子张欣后,潘石屹夫妻二人携手打造SOHO中国商业帝国。拥有大格局的潘石屹从一个甘肃农村的穷小伙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大亨,他一直在谋划大事追逐理想。

  然而,近几年的潘石屹却改变了画风,不仅把大量股权转到妻子名下开始了悠闲的退休生活,其妻子还疯狂出售SOHO中国的资产。

  1984年,来自甘肃天水的穷小子潘石屹从河北省石油管道学院毕业。那个年代,大学文凭很吃香,毕业包分配一下子就能端上铁饭碗。

  潘石屹被分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一个月工资稳稳的101块钱,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过个安稳日子算是足够了。

  八十年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下,有一批城市走在了发展的前头,早已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有一批人敢想敢干,也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第一批淘金的胜利者。

  潘石屹人坐在机关单位办公室里,心早也飞得好远,经历过父辈在时代变迁中的屈辱和荣耀,他深知社会的变革对人的深刻影响,有些机会来了就一定要抓住。

  1987年,年仅24岁的潘石屹辞职,揣着兜里仅有的80元钱到了广州。家乡的人都骂他傻,好好的工作丢了出来穷折腾,而潘石屹却认为如果不辞职不折腾才会一直穷。

  在广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潘石屹又想办法去了深圳。那时候深圳已经是经济特区,潘石屹听说那里发展的快,与国际接轨,遍地都是钱。然而,潘石屹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四处找工作都碰壁,最后兜里就剩五块钱。为生存,潘石屹只能到工地上搬砖。

  虽然在工地搬砖,但潘石屹时刻都忘不了自己是个大学生,也忘不了他南下深圳的目标。所以,在工地上攒了几百块钱,他就离开了。

  正巧,福田区有个贸易公司招聘销售员,潘石屹就去应聘了。这家贸易公司是销售电话的,所以他每天沿街找客户推销电话。

  潘石屹对粤语一窍不通,普通话也说得带着陕甘味,有客户没听几句话就撵他走,潘石屹给他写了张纸条:我们是来推销电话的,不是推销普通话的,我们普通话说的不好,但电话的质量好。

  谁料,这一番话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第一个大单子就顺利开张了。此后,凭借着灵活的脑子和利索的嘴皮子,潘石屹订单不断,还被老板重用任命为销售经理。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成立,潘石屹的经商时代也开启了。或许,假如没有海南经济特区,潘石屹估计早已成为了卖电话的潘总,再往远处看,说不定今天成为了某某品牌手机公司的老总。当然,这都是题外话。

  眼明心亮的潘石屹看到国家在投资、外贸等领域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一拍大腿就辞职跑去了海南。

  不过,刚到海口他就犯了难,别说工作了,就连个住宿的好地方都没有。一夜之间,他又从销售经理沦为无业游民,为了填饱肚子,只能找了个砖厂干起搬砖老本行。

  不过,此时的潘石屹已经不是刚从机关单位辞职出来的社会新人了,搬砖搬了几天他就找到领导毛遂自荐,先是提出了砖厂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又许诺如果让他做厂长,他一定能保砖厂业绩提上去。没想到,领导果然同意了潘石屹的建议,于是他又成了潘厂长。

  搬砖工人想坐在厂长的位置上,必须得说,老潘的胆量够大,这一点在他以后的创业过程中也能看得出来。

  潘石屹在砖厂做厂长没多久,海南掀起了房地产热潮,各路资本争相进入,砖厂老板也心动了,准备卖掉工厂进军房地产。潘石屹主动提出承包砖厂,每个月八千元承包费,老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接手了砖厂,潘石屹经营有方,一个月就能净赚一万多块钱。然而,好景不长,过度膨胀的海南经济遇上国家的“降温”政策,潘石屹的砖厂也跟着亏损倒闭了。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刚从倒闭的砖厂走出来,潘石屹就遇到了贵人,开启了他的万通时代。

  1991年,冯仑、刘军、王功权、易小迪、王启富、潘石屹共同成立海南农业高技术联合开发投资总公司,即农高投,也是万通的前身。

  这六个人有研究导弹的也有经济学专业的高材生,并还有潘石屹这个几次跌倒又爬起的淘金人。他们被称为万通六君子,曾经在海南的房地产市场上挥斥方遒。

  无限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资本又倒头扑进了房地产市场,海南的房价水涨船高,每平价格超过七千元,而当时的首都北京也就两千多元一平。

  “万通六君子”也迎来了一个暴富的机会。他们六个人高利拿到了一千多万,买下一处烂尾别墅项目,然后经过一番装修,瞬间把烂尾楼变成了高档豪宅。

  这时候,擅长销售话术的潘石屹开始施展本领,通过巧妙的销售话术为意向购买者营造出他们的别墅不缺买家、供不应求的气氛,让踌躇不定的买方立刻掏钱付定金。通过这几栋别墅的倒卖,六个人赚了160多万。

  在这之后,农高投在海南房地产市场如鱼得水,不断地买房卖房,很短时间就积累了上亿元资金。当时流行着一句话,“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在海南炒房的人日夜奔忙,钱财像潮水一般涌来。

  然而,潮来亦有潮去,炒房的热潮堆筑起大大的泡沫,随时都有破裂的风险。当时的一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1992年底,海南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9平,北京只有7.4平,换句话说,海南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大的可怕。

  潘石屹是幸运的,在去海口规划局办事的时候为了多了解点政策信息,阴差阳错下看到了这组数据。回去的路上潘石屹越想越害怕,惊出一身冷汗,不敢有片刻耽搁就找其他五个人商量。

  万通六君子当机立断马上撤离海南。果不其然,没多久海南的房产泡沫就被刺破,留下一片片的烂尾楼和欲哭无泪的淘金者。

  离开海南后,又到了北京。精明的潘石屹很快又发现了商机,原来他在怀柔政府食堂吃饭听到别人议论,政府给了怀柔几个做定向募集股份公司的指标,于是赶紧通知了冯仑等人。

  万通六君子可不是吃素的,很快就以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了北京万通实业。万通成立初期,正逢国家严厉管控金融市场打击房地产泡沫,所以房子并不好卖。

  当时万通买下了一个名为新世纪广场的写字楼项目,潘石屹找到一家香港的房产代理公司,在各大报纸登广告,顺利以高价卖了出去。从此以后,万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到了1995年,万通已发展成商业巨人,旗下产业不仅有房地产还有金融、保险、通信等领域。不过,潘石屹却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急流勇提,离开了万通。究其原因,一是和冯仑等人的经营理念存在分歧,其二是遇到了张欣。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张欣就是帮助潘石屹功成名就的伟大女人。因为家庭原因,张欣14岁就去了香港,为了生活曾经做过流水线工人,也靠着毅力坚持学习考入剑桥大学。

  潘石屹在海南农高投工作的时候,张欣已经毕业成为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精英。1994年,偶然的机会张欣认识了潘石屹。

  两个人一个是二婚带着儿子普通话都不标准,一个是一口流利英语进出高档场所的海归女银行家,表面看来毫无相似之处,但两偏偏一见钟情,认识四天就决定结婚。

  结婚后,潘石屹和张欣都迎来了事业转折点,潘石屹离开万通张欣辞去华人街银行职务回国。1995年,潘石屹和张欣成立北京红石实业,也就是SOHO中国的前身。

  公司成立后,潘石屹和张欣各司其职,张欣负责建筑规划设计和市场推广,潘石屹则专门搞市场谈判。

  让红石实业一飞冲天的是现代城楼盘的成功。潘石屹靠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买下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一块地,那时候东三环还是一片狼藉毫无发展的迹象,但潘石屹坚信不出几年这里将会是灯火通明的商业中心区。

  果不其然,1999年现代城销售额达到18.9亿元,位居房地产销售榜首,潘石屹一战成名。

  与此同时,潘石屹注意到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也被国外那种居家办公式的小办公室吸引。在国外,这种办公场所叫SOHO ,即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

  于是,潘石屹直接把企业名称改成SOHO中国,从此他和张欣开发的每一套楼盘名字都带着SOHO,而且张欣不愧是留洋高级人才,不管在哪里,SOHO中国的建筑一眼看上去时尚前卫,走在流行前线。

  除了卖房子,张欣也善于炒作,她不仅把SOHO中国的概念炒热,还把潘石屹包装成公众人物,偶尔混迹下娱乐圈,无形中也为他们的房产打了广告。

  到了2006年,SOHO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内地商业地产的第一品牌。趁热打铁,2007年,张欣操作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借此融资了19亿美元,创造了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

  潘石屹和张欣带着他们的SOHO中国地产已然站在了巅峰,睥睨整个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他们立志要做销售额破千亿的地产巨头。

  然而,故事的发展并没有和预想的一般,潘石屹和张欣开始了一波谜一般的操作。

  2012年,潘石屹做出一个惊人决定,SOHO中国不再散售,只做租赁业务。2013年,北京望京SOHO和上海东海广场宣布解散销售部,SOHO开始转向单一租赁为主。

  2014年,SOHO中国出售了上海静安广场和海伦广场的地产出售给金融街控股,紧接着,又把上海凌空soho出售了一部分给携程网,2016年,上海世纪广场被卖给了国华人寿保险。很多人开始质疑,潘石屹夫妻俩这到底是在搞什么,为何需要疯狂卖地产。

  国内疯狂卖的同时,潘石屹却在国外疯狂买。早在2011年,就买下了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广场的部分股权,2013年又买下美国通用汽车大厦40%的股权,2014年,又联合巴西财团收购了纽约汽车大楼40%的股权……

  更不可思议的是,2018年美国黑石集团提出要把SOHO中国私有化,当然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实施。而在2019年伊始,又准备出售八个写字楼项目。

  于是,舆论热潮一波又一波,大家纷纷都在议论,难道潘石屹要“跑路”吗,资本主义国家的空气真的更香更甜吗。

  面对质疑,潘石屹轻描淡写,“如今地产已经过了刚需时代了,出售也不足为奇”,姑且认为潘石屹是正确的,但他在国外疯狂买的行为却让人琢磨不透。

  除此之外,潘石屹和张欣向耶鲁、哈佛捐款的事件也惹人非议,2014年,他们分别向哈佛和耶鲁捐赠了1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说是要资助来自中国的贫困大学生,而事实上过了不久他们的两个儿子就去这两所大学念书了,如此慷慨的潘石屹在疫情期间却只说了句“武汉加油”,这般厚此薄彼令人唏嘘。

  抛却情感因素在商言商,潘石屹和张欣本是经商之人。做生意的,总是无利不起早,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总朝着最有利益的地方聚集。

  回顾潘石屹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把握机会,也能在危机的时刻全身而退。这也应了那句话“潘石屹夫妻都是鬼精鬼精的”,走得路子连曹德旺都看不清。

  而作为旁观者,我们或许能从潘石屹这般迷之操作中得到些许启发。炒楼花的年代已然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靠房子赚钱的时代已逝去了,要不然潘石屹着急卖什么呢。

上一篇:《房地产大亨》好玩吗 游戏特色玩 下一篇:房子抵押贷款怎么办理